由于需要下载一个大数据集,本来电脑的1T固态不够用了,需要加装固态硬盘。我购买了一个4T的固态硬盘,主机装上之后还有一系列格式化和挂载的操作,也是有点麻烦,在此记录一下,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:
对硬盘进行分区并格式化
运行终端命令df -h
,查看现有硬盘分区及挂载状态,发现没有新增的固态硬盘。
所有安装的硬盘状态:sudo fdisk -l
找到新增但还没有挂载的固态硬盘,以/dev/nvme01为例,进入并进行分区
|
|
基本就是按照默认的来就行了,最后w保存硬盘修改
再次sudo fdisk -l
,找到硬盘下的新分区,又称为设备(device boot),以/dev/nvme01p1为例子
格式化该分区:mkfs -t ext4 -c /dev/sdb1
-t 制定要把磁盘格式化成什么类型
-c 在建立文件系统之前检查环道,要等一段时间,新硬盘一般不需要
挂载
创建挂载点并进行挂载
|
|
设置开机自动挂载,查看硬盘的UUID
sudo blkid /dev/nvme01p1
code /etc/fstab
在文件最后添加 UUID=abcd-1234 /ssd ext4 defaults 0 0
测试是否能正常挂载:sudo mount -a
无报错说明添加成功。
/etc/fstab
文件结构
每一行的格式是:
|
|
- 第1列:磁盘分区,通常用
UUID=...
以保证设备插拔或路径变化后仍能识别 - 第2列:挂载点,比如
/
(根目录)或/boot/efi
- 第3列:文件系统类型,如
ext4
、vfat
、swap
- 第4列:挂载选项,如
defaults
、errors=remount-ro
- 第5列 dump:通常是
0
(表示不需要做备份) - 第6列 fsck顺序:
1
表示首先检查(通常是根分区),2
表示之后检查,0
表示不检查